小小一张营业执照,其实并不简单,现在,很多人选择自己创业当老板,那你分的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经营者有什么不同吗?
有的执照的这个位置上是“法定代表人”,还有的是“负责人”“经营者”“投资人”。既然都是管事的,为啥还得分成不同职务呢?
《营业执照》上是“法定代表人”的,表明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比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上是“负责人”的,一般是无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比如分公司等分支机构。
个人独资企业的营业执照上会登记“投资人”。
在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上,这一称谓是经营者。
而对不同的职务来说,这个“管事儿的”权利与义务也有所不同。
1、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组织章程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是高级管理人员,对内是董事长、董事或经理,对外代表公司实施民商事经营行为,其作出的行为,法律后果由公司承担。
首先,法人不是人,法人是法律上拟制的人格,即虚拟的、假设的人。法人是一个组织,比如某公司、某公安局、某医院、学校等,这个组织是法人,法律意义上的假设出来的人。
其次,法人代表是法人授权的人,不一定是法定代表人,如公司派出销售员签订销售合同,销售员就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有明确的权限,一般是临时为某项事务授权为代表。
另外,法定代表人不一定是公司的老板,也可能只是老板请的一个职业经理人或者干脆就是个背锅侠。一些案例中,公司开展违法经营的业务,也会将公司保安、扫地大妈、新入职的小白或者干脆找一个八九十岁的老爷爷登记为法定代表人来逃避违法责任。
一旦企业法人出现违法问题,受到惩戒,那么很可能由具体的登记的这个法定代表人承担责任,比如禁止任职、禁止乘坐飞机、禁止旅游等。
2、负责人
营业执照上登记负责人的企业有可能是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法人分支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外商投资企业分支机构。
通俗的讲,可以理解为公司做大了开分公司,那营业执照上就是负责人,而负责人可以由总公司法定代表人兼任或另外任命,属于公司自主经营事项。
3、经营者
个体工商户的 “经营者”表示个体户由这个人经营,承担无限责任,个体户的财产就是这个人的财产,个体户的债务也就是这个人的债务。
对于做小买卖的创业者来说,以个体工商户名义经营好处颇多,注册简单,税收宽松,财务要求简单,各类成本低,船小好调头。先办一个个体工商户,待有需要时再注册公司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是一些特定的行业,因法律法规限制或主管部门限制而不允许个体工商户经营,这时就只能选择法律允许的组织形式注册了。